2025年4月25日-4月30日,第116届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将于在美国芝加哥召开,AACR年会是发布癌症诊疗研究进展信息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海细胞治疗集团5项自主研发的最新研究成果入选2025年AACR年会并获邀会议现场展示。其中包含与上海大学附属孟超肿瘤医院联合开展的2项创新CAR-T细胞治疗产品研究:自分泌PD1纳米抗体装甲化双靶点CAR-T项目(BZE2203)和非病毒三靶点无培养闪CAR-T项目(BZE2204);以及与其子公司美国Chantibody公司(CHANTIBODY THERAPEUTICS INC.)合作进行的3项基于纳米抗体技术的创新药物研究项目:PD-1*CTLA-4*VEGF三靶点特异性纳米抗体(CT111)、CD3及肿瘤特异性靶点的TCE抗体(CT224)和基于人工智能的VHH高通量筛选平台项目(CARP)。
以CAR-T、免疫多抗和TCE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正在快速革新肿瘤治疗格局。其中,CAR-T疗法凭借其"一针治愈"的活药物特性,治疗范围已从血液肿瘤成功拓展至实体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为多种难治性疾病带来全新解决方案。然而,个性化治疗模式导致的高昂成本和漫长制备周期,仍是限制其临床可及性和商业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上海细胞治疗集团秉持“疗效为核,百姓可及”的药物开发理念,持续推动JL-闪CAR-T™为核心的关键技术平台开发,实现原创新一代非病毒载体基因写入技术及第四代纳米抗体VHHMAb®技术等底层技术的持续突破,加速创新治疗药物开发进程。本次年会,上海细胞治疗集团的创新研究成果系统地展示了其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覆盖从底层技术突破到优势抗体发现,再到临床应用转化的完整药物开发体系,为推进低成本高疗效的肿瘤治疗创新药物开发提供了坚实保障。
以下为摘要信息:
BZE2203:自分泌抗PD-1纳米抗体装甲化双靶向MUC1和MSLN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
摘要标题:MSLN and MUC1 dual-targeting CAR-T with conditional activation and tumor specificity to improve clinical safety and efficacy
分会场主题:CAR-T Cells
编号:4799
时间:美国东部时间4月29日(周二)9:00 AM-12:00 PM
地点:第37区,展板#2
BZE2203采用条件激活型CAR结构设计,依托于集团第四代纳米抗体VHHMAb®技术平台开发的肿瘤特异性结合MUC1纳米抗体、pH依赖的MSLN纳米抗体和高亲和力的PD-1纳米抗体,结合自主创新的基因写入系统和JL-闪CAR-T™技术平台开发的免疫检查点抗体装甲化双靶向的实体瘤闪CAR-T。具备低分化特、体内增殖、持续性好、自分泌抗PD-1纳米抗体等特性,以减轻TME对CAR-T细胞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目前开展的IIT临床实验中,首次入组的两例铂类耐药卵巢癌患者,接受了5×105CAR-T/kg低剂量CAR-T细胞回输, 临床观察安全性良好,无DLT,未观察到CRS、ICANS等副作用。两例患者回输后均获得部分缓解(PR),1例持续缓解至M3肿瘤靶病灶消失,达到完全缓解(CR),临床疗效显著。
BZE2204:首款非病毒工艺的超快速无培养三靶点血液肿瘤CAR-T产品
摘要标题:JL-Lightning CAR-T,a Next Generation Non-viral CAR-T without In-Vitro Culturing Procedure, Shows High Clinical Efficacy, Good Safety with Low Dosage
分会场主题:Adoptive Cell Therapy 1
编号:3173
时间:美国中部时间4月28日(周一)2:00 PM-5:00 PM
地点:第27区,展板#1
BZE2204搭载集团JL-闪CAR-T™技术平台,仅需6h完成从单采血到制剂的全过程,最大程度保证T细胞的分化表型和扩增能力,在临床前动物数据和IIT临床实验上都展现出了优异的抗肿瘤效果,是超快速CAR-T制备技术创新与多靶点CAR设计创新的精美结合。BZE2204体内扩增能力强,以常规市售CAR-T剂量的1/40,达到常规剂量产品30-200倍的 Cmax (CAR-T/ul)、17-150倍的AUC(CAR-T/ul*d)。目前开展的IIT临床实验中,在r/r NHL末线患者中达到临床客观缓解率ORR=100%,完全缓解率(CR)近70%,且毒副作用极小,无三级或以上CRS,无DLT。患者回输后恢复好,持续缓解比例高。
CT111:一款全新的三靶向特异性纳米抗体
摘要标题:CT111, a novel trispecific PD-1*CTLA-4*VEGF single-domain antibody, synergistically targets exhausted T cells and promotes cooperative antitumor effects
分会场主题:Antibodies 3: Multi-Target Checkpoint Inhibitors and Immune Activators
编号:6068
时间:美国中部时间4月29日(周二)2:00 PM-5:00 PM
地点:第37区,展板#9
CT111是基于第四代纳米抗体VHHMAb®技术平台开发的一款三靶点(PD1*CTLA4*VFGF)特异性纳米抗体,旨在整合双重免疫检查点和VEGF阻断作用,从而协同克服实体瘤内的免疫抑制环境,在PBMC人源化肿瘤模型中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CT111在ELISA、细胞FACS、Octet BLI等多种检测中均展现出优异的单靶及多靶结合能力,以及出色的配体阻断效果; 同时在免疫功能激活效果上显著增强,不仅在CMV recall和SEB刺激试验中显著提升了IFN-γ和IL-2的分泌,而且有效阻断了VEGF信号,抑制HUVEC细胞增殖。该策略不仅为提高抗肿瘤治疗效果提供了全新方案,也为未来多靶点免疫治疗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转化开辟了崭新道路,展现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CT224:一系列抗CD3以及肿瘤特异性靶点的纳米抗体
摘要标题:A novel CD3 VHH—based multi-specific T cell engager platform and multiple leads for gastric cancer and auto-immune disease
分会场主题:Experimental and Molecular Therapeutics
编号:5465
时间:美国中部时间4月29日(周二)2:00 PM-5:00 PM
地点:第15区, 展板#23
利用VHHMAb®平台,开发了一系列抗CD3以及肿瘤特异性靶点的纳米抗体(VHH),这些抗体在结合方式、亲和力、激活T细胞的能力以及针对多种肿瘤抗原TAA(例如CDH17, BCMA, CD19)的不同结构域上均表现出显著多样性。
CD3:成功获得了不同水平人源化,具备低免疫原性的抗CD3 VHH库,涵盖了CD3复合物的不同表位、亲和力及T细胞激活特性,为TCE构建提供了丰富候选资源。
CT224 (CDH17*CD3 TCE):针对结直肠癌中特异性高表达的CDH17优质靶点,获得了靶向7个不同结构域以及不同种属(人/猴/鼠)的VHH分子,构建的CT224TCE 候选分子在体外杀伤试验中表现出色,其杀伤活性和蛋白质量均优于竞品,具备良好的开发属性。
CT222 (CD19*BCMA*CD3 TCE):为克服单一靶点治疗中抗原逃逸问题,成功开发出多靶点TCE(CT222), 可以更加全面和深度的清除靶点阳性的异常B或浆细胞,用于B细胞肿瘤和自免疾病的治疗。
本研究整合多种免疫策略,创新性地构建了以VHH为核心的TCE新平台,不仅为实体瘤治疗提供了精准且高效的抗体解决方案,也为自身免疫疾病带来了多靶点联合治疗的突破,具有突破性的临床应用潜力。
CARP:基于人工智能的VHH高通量筛选平台
摘要标题:CARP: A High-Throughput Platform for Rapid VHH Discovery of Potent CAR-T Therapy
分会场主题: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Assays and Libraries
编号:3158
时间:美国中部时间4月28日(周一)2:00 PM-5:00 PM
地点:第25区, 展板#11
通过CARP(CAR-T AI-powered Rapid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Platform)对构建靶向CDH17 CAR的VHH进行高通量筛选,取得了以下重要发现:
快速高效筛选:在>400 VHH构建的文库中通过AI平台进行表位谱系分析、人源化及免疫原性评估,结合模拟肿瘤-CAR-T长期互作的功能共培养实验,一次性精准鉴定具有高度连续增殖杀伤能力的VHH候选物,从而显著缩短研发周期。
高质量命中率:利用长期扩增效率评估标准,对筛选得到的20个阳性克隆进行功能验证,结果验证了CARP平台在筛选目标VHH用于构建理想CAR的准确性。
优质表位识别:本平台成功筛选到多个针对CDH17相同关键结构域的VHH,这些分子在目标依赖型CAR-T增殖上优于对标和传统筛选获得的VHH,为后续临床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避免重复免疫:一旦通过CARP完成初筛与免疫原性评估,无需再次免疫或额外验证,能有效降低资源投入与研发成本。
针对传统CAR-T抗体发现的瓶颈,CARP在高通量、高速度、高效率的筛选功能性VHH方面展现了显著优势,为CAR-T疗法的发展提供了精准、可扩展的新思路,有望进一步推动CAR-T领域的产品创新和临床转化。